霍山石斛网

什么是霍山石斛?

霍山石斛网 霍山石斛 3084 次阅读

霍山石斛.png

什么是霍山石斛?

一、概述

霍山石斛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石斛品种,俗称米斛、霍山米斛、霍石斛等。其茎直立、不分枝,肉质,淡黄绿色,一般长3~12cm,由基部向上逐渐变细,呈蚱蚂腿形。叶片薄革质,2-3枚互生于茎的上部,舌状长圆形,先端钝,微凹。总状花序,1-3朵小花,从落叶后的老茎上部发出,花淡黄绿色至白色。花期4~5月。蒴果近椭圆形,一般具3—5条纵棱,初期绿色,成熟时黄色,于10月上旬陆续成熟,内含极多数微小、粉状、无胚乳的种子,每个果实含种子2-3万粒。

霍山石斛喜阴凉湿润、通风、透气、散射光照的环境,较耐寒,但不耐高温、也不耐干旱,怕积水、怕强光直射。一般生长3年后开花,夏季进入生长旺盛期,秋季新茎渐趋成熟,生长减慢,而后逐渐进入休眠期,来年茎基萌发新芽,老茎逐渐皱缩。

二、名称由来

“霍山石斛”一名,最早见载于250多年前的清代著名医家赵学敏所著《本草纲目拾遗》,载曰:“霍石斛出江南霍山……嚼之微有浆,黏齿,味甘,微咸,形缩者真。”该书又引用其弟赵学楷《百草镜》载曰:“石斛,近时有一种形短只寸许,细如灯心,色青黄,咀之味微甘,有滑涎,系出六安州及颖州府霍山县,名霍山石斛,最佳。”

这里值得引以注意的是,我国现有植物约3万种,按照国际惯例,所有物种均有统一的拉丁文学名,这3万种植物中,由国人研究而进行分类定名的少之又少,霍山石斛就是一例,始终未归宗入籍。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,唐振缁、程式君二位学者于1984年7月正式发表了它的拉丁文学名:霍山石斛(Dendrobium huoshanense C.Z.Tang et S.J.Cheng)才真正入族归宗。

三、产品特征

目前,市场上常见的霍山石斛产品有鲜条、枫斗和干条三种。

霍山石斛鲜条:是将霍山石斛茎条去除根须、叶片及泥沙等杂质,洗净晾干后所得产品。本品肉质状,表面淡黄绿色,光滑或有细纵纹。一般长3~12厘米,从根基部向上迅速变粗后逐渐变细,整枝外形呈蚱蚂腿状。气微,味淡,嚼之有黏性且少有渣。

霍山石斛枫斗:是用完整的霍山石斛茎条,经传统加工技艺加工而成的特殊干品。其外形呈喇叭形弹簧状,通常为2~7 个旋环,表面淡黄色至黄绿色,一端为茎基部,其上具须根痕或须根(习称“龙头”),另一端为茎梢,细尖(习称“凤尾”)。质硬脆,易折断,断面平坦。气微,味淡,嚼之有黏性,近无渣。

霍山石斛干条:是用完整的霍山石斛茎条直接烘干而成的干品。本品呈直条状或不规则弯曲形,从茎条基部向上两节迅速变粗后逐渐变细,整条外形略呈蚱蚂腿状,一般长 2~8cm,直径 1~7mm,茎基部常残留有短须根或须根痕,另一端为茎尖,较细。表面淡黄绿色或黄绿色,偶有黄褐色斑块,有细纵纹,节明显,节上有时可见残留的灰白色膜质叶鞘。质硬脆,易折断,断面平坦,灰黄色至灰绿色,略角质状。气微,味淡,嚼之有黏性,近无渣。

四、品牌荣誉

霍山石斛是大自然赐予全人类的宝贵财富。在霍山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持续高位推动下,在上级各级部门的关心与大力支持下,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,霍山石斛品牌建设硕果累累,基础研究成效显著。2007年9月,霍山石斛获批为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”;2009年12月,霍山县荣获“中国石斛之乡”称号;2010年7月,霍山石斛加工炮制技艺获批“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同年11月,“霍山石斛”获批为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”; 2012年6月,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调研大别山革命老区时,欣然题词“霍山石斛 中华瑰宝”;2016年12月,霍山石斛被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等六家单位联合遴选认为“十大皖药”品种,并位居榜首;2017年3月,霍山石斛顺利通过国家濒科委人工培植论证,拥有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;2019年10月,《霍山石斛茎(人工种植)》安徽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,霍山石斛正式拥有合法的食品身份;2020年5月,霍山石斛正式载入2020年版《中国药典》,霍山石斛自此拥有国家法定药品标准。

本文标签:石斛霍山石斛霍山米斛米斛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tzma.cn/shihu/5.html